
现在,我们再次见证了历史!北京时间14日凌晨4时30分,经过20天的航行,“伊斯坦布尔桥”轮从宁波舟山港起航,穿越北极圈后成功抵达英国弗利克斯托港。 “中欧北极快车”姑娘的成功之旅,意味着“冰上丝绸之路”如期“破冰”。 “北极快车”有多快? 9月23日,“伊斯坦布尔大桥”轮从宁波舟山港起航,试水“冰上丝绸之路”。该航线走北极东北航道,主要航段在北纬70°以北。 10月8日,该船离开航道后,在挪威海域发现风暴“艾米”。为了确保安全,该船放慢了速度,比原计划晚了两天抵达费利克斯托港。相比中欧班列历时约25天、苏伊士运河航线历时约40天、好望角航线历时约50天,该航线具有明显的优势。优于证明。运输介于火车和传统海运之间。每个集装箱比苏伊士航线贵约200美元,但比中欧班列便宜30%以上。此外,更重要的是,北极航线的海水温度适合热敏性货物和急迫性要求高的货物运输,有效助力出口“新三项”。事实上,首航装载了4000多个集装箱、价值2亿美元的货物,其中包括光伏组件、储能柜以及跨境电商货物。从国家层面来看,不同探索、开辟国货新通道的基本价值在于“战略后备”——在关键时刻为我国外贸增添一条“保障通道”。谁“记得”中国一旦开通北极航线,新加坡就坐不住了,急切地记住我们这条航线“不安全、不环保”新加坡的反应极其剧烈,与其说是对航道的质疑,不如说是掩饰不住的焦虑。毕竟这条新航线是为了马六甲海峡的“饭碗”。新加坡能否成为全球航运枢纽,取决于马六甲海峡的完全“卡住”位置。全球40%的贸易运输都必须经过这里。每天都有商船驶来-到 -天。新加坡光靠收取港口费和提供物流就赚了很多钱。但北极航道一出来,情况就发生了变化。数据显示,2023年,178艘商船航行在北极东北航道,仅发生一起小事故,事故率低于0.6%,低于马六甲海峡。此外,90%的北极航线靠近俄罗斯海岸。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俄关系好,地缘政治风险低于美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S海军还邀请印度海军来“凑热闹”。在环保方面,北极航线比传统航线缩短数千公里,节省燃料并减少碳泄漏。这能说不善良吗?北极,从“冰点”到热点,北极航道的一举一动都引起全球关注。其中一个因素是北极航线经历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的“转变”。直到十年前,西方航运界普遍认为,由于极地气候恶劣,北极集装箱的传输在2040年甚至2050年之前都不会发生。一方面,全球气候持续升温,北极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四倍。另一方面,为实现全年通航,俄罗斯加快扩充核动力核舰艇舰队。根据规划,“中欧北极快运”明年夏天,将首先在航行范围内实行固定航线布局,明年夏天,将努力工作一整年。看到中国舰艇破浪而行,美国坐不住了。原本美国对自己的北极布局充满信心。具体来说,加拿大、芬兰、丹麦等伙伴联合俄罗斯组成了北极理事会,算计非常准确,试图凭借“七比一”的优势,用全票占领控制权。 将北冰洋从俄罗斯手中夺走,并将这一战略地区掌握在自己阵营手中。但事实证明“人算不如天算”。此前,波兰封锁中欧班列以示忠诚,成为这一计划中最致命的变数。波兰的问题意外地按下了中国北极部署的“前进快键”。美国今天有点担心,因为 不是什么破冰船。三者中的第一个计划建造的“极地安全巡逻船”原定于今年入役,但现在看来一开始要到2028年才能交付。无奈之下,美国已经接近芬兰的关注点。芬兰在白宫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,从芬兰购买四艘先进破冰船,未来数量可能增加到七艘。冰雪成为大国的“新战场”。其背后是诸多资源、气候、全球航运格局的竞争。当全球航运从“时代时代”走向“极地时代”时,另一出戏剧正在上演。编辑:秦阳涅 编辑:赵鑫